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

发布者:成果申报 发布时间:2022-11-30 浏览次数:

3.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

本成果围绕农科类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和问题为导向,致力于培养政治素质高、实践能力强、创新能力优、社会担当好的应用型、创新型人才,深入挖掘实践教学精准度、提高实践教学纵深度、强化实践教学实效度等,有效解决了厚植“三农”情怀、掌握精湛技能、强化担当精神的问题。通过立足“三实践”、依靠“三平台”、强化“三结合”,实现了实践教学模块优化,教学路径更加多元;实现了实践教学资源整合,教学平台更加厚实;实现了实践教学综合管理,教学方式更加全面。

1)深入挖掘“三实践”立德树人的匹配度。以“金扁担”党建品牌为引领,坚持一头挑起立德树人、一头挑起强农兴农,把实践教学作为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,将思政教育融入实践教学过程,深入挖掘实践教学中的思政元素,稳定学生专业思想、激发学生学习动力,强化“三实践”的育人属性。在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》《大国“三农”》等思政课程中精心设计实践教学内容,在科技下乡、社会调研、志愿服务等实践项目中,融入家国情怀教育、“三农”情感教育,让学生在田地大教室、乡村大课堂中坚定知农爱农思想。

2)切实提高“三平台”紧贴需求的契合度。紧密结合国家战略、地方发展、产业需要,不断强化实践基地建设、实施科技攻关项目、指导学生社团活动,切实提高同乡村社会需求的契合度。近5年学校新增省部级科研平台15个、建成科技小院30个、新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56个,与农业龙头企业共建产业示范基地76个,保障了教学实践、科研实践更加贴近农业发展前沿和基层实际。大力支持专业性学生社团建设,确定科技创新类、创新创业类等4类社团,社团设置和社团活动更贴近农业农村实际,满足大学生自主实践需求。

3)持续强化“三结合”培养能力的有效度。围绕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,坚持全员、全程、全方位、全要素育人。通过第一第二课堂结合、校内校外实践结合、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结合,学生可以更加便捷、更加有效、更加多元地参与到教学实践中,提升了能力塑造的最终效果。通过完善制度、标准体系,把“三结合”融入实践教学内容,完善实践教学方案,并且制定实验、实习、论文的精准化管理标准,采取专业评估、专项检查、专项听课等措施,对其进行质量监控、绩效评价,保障能力塑造目标的实现。


3  三三三”模式教学框架与绩效评价